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怎样引起的

2024.10.12 11: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负荷增加、血小板聚集、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状动脉是心脏的主要供血血管,当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时,心脏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将受到影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往往存在冠状动脉的严重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

2.心脏负荷增加:心脏负荷增加包括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压力负荷过重,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会使心脏收缩时承受更大的压力,导致心肌需氧量增加。容量负荷过重,如心脏瓣膜反流、贫血等,会使心脏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心脏负担加重。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心脏氧气需求超过供应,引起心绞痛。

3.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在冠状动脉狭窄处聚集,形成血栓,可进一步加重冠状动脉狭窄,甚至完全阻塞血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往往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使血栓形成风险增加,从而导致心绞痛。

4.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因子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变得脆弱,易于形成斑块破裂和血栓。同时,炎症反应还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

5.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白细胞黏附等功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血小板聚集和炎症反应加剧,从而加重心肌缺血。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了解这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一旦出现心绞痛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以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