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感染性心内膜炎怎么诊断

2024.10.12 11:00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免疫学检查和血常规等。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表现: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还可伴有心脏杂音、皮肤瘀点、脾大、贫血等。发热通常为不规则热,体温多在37.5-39℃之间。心脏杂音可因赘生物形成、瓣膜损害等发生改变。皮肤瘀点多分布于锁骨以上皮肤、口腔黏膜和睑结膜。脾大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贫血多为轻至中度。

2.血培养:血培养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在未使用抗生素治疗前,于发热时采血,在不同部位采血3-5次,每次间隔1小时。如果24小时培养3次均为阴性,应重复采血3次后再行判断。血培养阳性对诊断有重要价值,且可明确致病菌,为治疗提供依据。

3.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发现赘生物、瓣周脓肿等。赘生物表现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团块状回声,附着在瓣叶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诊断的敏感性更高,尤其对于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心脏结构复杂或经胸超声检查结果阴性者。

4.免疫学检查:部分患者可有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等。免疫复合物阳性也有助于诊断。这些指标的变化反映了机体的炎症反应状态。

5.血常规:常有进行性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分类计数常有核左移。血小板计数正常或降低。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项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诊断可能较为困难,需要反复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