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肝硬化出现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2024.08.23 15:57

肝硬化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门脉高压引起的胃食管静脉曲张、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胃黏膜病变、肝功能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以及不当用药等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门脉高压胃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导致肝脏结构改变,进而引发门脉高压,使血液在胃食管静脉中回流受阻,形成静脉曲张。这些曲张的静脉壁薄弱,容易破裂导致出血。治疗上,需降低门脉压力,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或介入治疗。

2.凝血功能障碍: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肝硬化时,肝脏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这种状态下,即使是轻微的损伤也可能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对此,可以通过补充凝血因子或维生素K等药物治疗。

3.急性胃黏膜病变: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解毒功能下降,体内毒素水平上升,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引发急性病变和出血。此时,需要保护胃黏膜,使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并积极治疗肝疾病。

4.肝功能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肝硬化时,由于肝脏对血小板的代谢和破坏作用减弱,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从而影响止血功能。对此,可以通过支持治疗,如输注血小板或使用药物治疗原发肝病,以提高血小板计数。

5.不当用药:肝硬化患者可能因治疗其他疾病而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药物等,这些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对于肝硬化患者,选择药物时应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

肝硬化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多个方面。针对不同原因,治疗策略也需旨在改善肝脏功能、降低门脉压力、保护胃黏膜和纠正凝血功能障碍,以减少出血风险。在治疗过程中,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