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是什么

2025.01.02 14:38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包括食管贲门黏膜撕裂、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等。具体分析如下:

1.食管贲门黏膜撕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多因剧烈呕吐等腹内压骤然增加的情况引起。呕吐时,胃内压力骤升,食管与胃贲门连接处的黏膜被强力牵拉而撕裂。患者常有剧烈呕吐的病史,随后出现呕血。一般出血量相对不是特别巨大,多可通过保守治疗,如禁食、抑酸、保护胃黏膜等措施,黏膜可逐渐修复。

2.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主要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非甾体抗炎药使用等因素引起。胃溃疡多在胃角和胃窦小弯,十二指肠溃疡多在球部。溃疡侵蚀周围血管时可导致出血。患者可能有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病史。治疗上主要是根除Hp、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大部分患者出血可停止。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由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引起。长期的肝脏疾病使肝内血管结构改变,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升高,食管胃底静脉丛曲张。这些曲张的静脉壁薄,容易破裂出血。出血量往往较大且迅猛,可呈喷射状呕血。治疗包括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内镜下止血如套扎、硬化剂注射等,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4.胃癌:胃癌细胞侵犯胃黏膜及血管可导致出血。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除了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外,还可能有腹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早期胃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则综合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等,出血情况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止血措施。

5.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如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容易导致消化道黏膜出血。还有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蓄积影响血小板功能和血管壁完整性等也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针对全身性疾病进行相应治疗,如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改善凝血功能,透析治疗尿毒症等,同时采取局部止血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度饮酒、吸烟,慎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损伤消化道黏膜的药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饮食,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肝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