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2025.01.02 14:38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包括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全身性疾病等。具体分析如下:

1.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多因剧烈呕吐等腹内压骤然增加的情况引起。呕吐时,胃内压力骤升,导致食管与胃贲门连接处的黏膜和黏膜下层撕裂而出血。患者常有酗酒、妊娠呕吐等诱因。一般出血量相对较少,多可自行停止。治疗上主要是补充血容量、抑制胃酸分泌等,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可恢复。

2.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是胃黏膜的防御机制与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失衡。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都可引发溃疡。溃疡侵蚀周围血管时就会引起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轻者表现为黑便,重者可出现呕血。治疗需针对病因,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停用相关药物,同时使用抑酸、保护胃黏膜等药物。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由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所致。门静脉高压使食管胃底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曲张。当静脉曲张壁薄,压力高时,容易破裂出血。这种出血往往来势凶猛,出血量很大,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治疗上除了补充血容量等一般急救措施外,还可采用内镜下套扎、注射硬化剂或组织胶等方法止血,必要时可行外科手术。

4.胃癌:胃癌细胞侵犯胃黏膜血管时可导致出血。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供不足,表面易发生缺血坏死,进而侵蚀血管。患者除了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外,还常伴有腹痛、消瘦、食欲减退等表现。早期胃癌出血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出血量会增加。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5.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如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引起出血。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蓄积,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因子活性,也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长期使用抗凝药物过量也可能引发。对于全身性疾病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调整抗凝药物剂量,必要时补充凝血因子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酗酒、过度劳累,慎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有肝病基础的患者要积极治疗肝病,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和发展。如果出现黑便、呕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