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出血性脑积水是怎么引起的

2024.12.31 08:17

出血性脑积水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脑室内出血吸收不良、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脑肿瘤、颅脑外伤等。具体分析如下:

1.脑室内出血吸收不良:脑室内出血后,血液如果不能及时被吸收清除,就会形成血凝块。这些血凝块可能会阻塞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导致脑脊液在脑室内积聚,从而引发脑积水。这种情况常见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后,由于其自身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发育不完善,出血吸收相对困难。

2.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红细胞破裂分解产物会引起蛛网膜颗粒粘连,使脑脊液的吸收功能受到影响。脑脊液产生后不能正常被吸收,就会在脑室系统内积聚,进而导致脑积水。

3.颅内感染:颅内感染如脑膜炎等,炎症会刺激脑膜和脑室系统的组织,引起脑脊液循环通路的炎性粘连和阻塞。同时,感染还可能影响蛛网膜颗粒对脑脊液的吸收功能,使得脑脊液的产生和吸收平衡被打破,造成脑积水。

4.脑肿瘤:脑肿瘤可直接压迫或侵犯脑室系统,阻塞脑脊液的循环通道。另外,肿瘤还可能引起周围脑组织的水肿,进一步挤压脑室,影响脑脊液的正常流动,最终导致脑积水。

5.颅脑外伤:严重的颅脑外伤可能导致脑实质出血、脑室破裂出血等情况。出血后的血块以及外伤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瘢痕形成等都可能干扰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从而引发脑积水。

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头部受到剧烈撞击,积极预防和治疗颅内感染,对于有脑肿瘤风险的人群要定期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同时,对于早产儿等特殊人群要密切关注其脑部发育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