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级甲等 风湿免疫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区别

2024.11.25 13:09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在病因、症状、发病年龄、实验室检查、治疗等方面存在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1.病因: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是一种感染后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在感染链球菌后2-3周发病,这种感染可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累及关节、心脏等部位。而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自身免疫紊乱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2.症状:风湿性关节炎多表现为游走性、多发性大关节炎,如膝、踝、肩、肘等大关节受累,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疼痛通常在2周内可缓解,很少遗留关节畸形。类风湿关节炎则多侵犯小关节,如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呈对称性发作,除关节疼痛、肿胀外,还可出现晨僵现象,且病程较长,晚期往往会导致关节畸形,严重影响关节功能。

3.发病年龄: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发病高峰年龄在5-1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在感染链球菌后更容易引发免疫反应而发病。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更多见于30-50岁的成年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也会有所增加。

4.实验室检查: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实验室检查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通常会升高,因为与链球菌感染相关。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也可能升高,反映炎症状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常为阳性,这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血沉和C-反应蛋白也会在疾病活动期升高。

5.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以消除链球菌感染为主,首选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同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关节疼痛等症状。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则较为复杂,需要综合治疗,包括使用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等、生物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等,目的是控制炎症、缓解症状、延缓关节破坏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对待这两种疾病时,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要重视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关节保暖,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