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什么是胆道蛔虫病

2024.08.24 20:18

胆道蛔虫病是指蛔虫钻入胆道所引起的一种急腹症。

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之一。当肠道环境发生改变,比如胃酸分泌异常、驱虫不当、发热等情况时,蛔虫可上窜钻入胆道。由于蛔虫具有钻孔习性,加上胆总管和胆囊管的括约肌松弛等因素,蛔虫容易进入胆道。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的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疼痛可反复发作,间歇期可无明显症状。在发作时,患者常辗转不安、大汗淋漓。如果蛔虫部分钻入胆道,可引起不完全性胆道梗阻;如果蛔虫完全钻入胆道,可造成完全性胆道梗阻,甚至可导致胆道感染、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

胆道蛔虫病在过去较为常见,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其发病率已明显降低。在一些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或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仍可能发生。诊断胆道蛔虫病主要依靠典型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如B超等。治疗方面,首先要缓解疼痛,可使用解痉止痛药物。同时,可应用驱虫药物促使蛔虫排出胆道。如果病情严重,出现胆道梗阻、感染等并发症,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胆总管切开取虫、T管引流等。对于胆道蛔虫病,预防非常重要。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小便等。定期进行驱虫治疗,也有助于预防蛔虫感染。对于已经感染蛔虫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蛔虫钻入胆道等并发症的发生。胆道蛔虫病是一种可引起严重腹痛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