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2024.12.03 11:23

消化道出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肠道血管畸形等。具体分析如下:

1.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主要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致。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是常见诱因。患者多有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症状。在溃疡侵蚀周围血管时可引起出血。治疗上主要针对病因,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停用相关药物等,同时使用抑酸药物促进溃疡愈合。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由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所致。肝硬化患者肝脏结构改变,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升高,食管胃底静脉丛曲张。这些静脉曲张壁薄且压力高,容易破裂出血。患者常有肝硬化病史,出血量大且迅猛。治疗包括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内镜下止血操作如套扎或硬化剂注射等。

3.急性胃黏膜病变:严重创伤、大手术、败血症等应激状态,或大量饮酒、服用某些药物等可引发。胃黏膜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发生急性炎症、糜烂和溃疡,进而导致出血。患者可能有近期应激事件或不良生活习惯。治疗以去除诱因、抑酸、保护胃黏膜为主。

4.胃癌:癌细胞侵袭胃壁血管可造成出血。胃癌患者可能有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消瘦等表现。随着肿瘤进展,出血风险增加。早期发现并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治疗手段,同时可配合化疗等综合治疗。

5.肠道血管畸形: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有关。血管畸形处的血管壁结构薄弱,容易破裂出血。患者可表现为反复的便血或黑便。诊断较困难,常需借助内镜或血管造影等检查。治疗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饮酒、吸烟,慎用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物。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出现黑便或呕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