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2024.12.03 11:23

消化道出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肠道血管畸形等。具体分析如下:

1.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主要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导致胃黏膜或十二指肠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溃疡。溃疡侵蚀到血管时就会引起出血。患者常表现为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出血后疼痛可能减轻。治疗上主要针对病因,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停用相关药物、使用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等。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由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所致。肝硬化时肝内血管结构紊乱,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升高,导致食管胃底静脉回流不畅而曲张。当曲张静脉壁薄且压力高时,容易破裂出血,出血量往往较大且迅猛。患者可能有肝硬化病史,如腹水、脾大等表现。治疗包括降低门静脉压力,如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必要时内镜下止血或外科手术干预。

3.急性胃黏膜病变: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等应激状态,或大量饮酒、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可引起胃黏膜急性损伤。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黏膜下血管暴露,容易发生出血。患者多有明确的应激源或不良用药饮酒史,起病较急。治疗以去除病因、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为主。

4.胃癌:胃癌细胞侵犯胃壁血管时可导致出血。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高盐饮食、腌制食品摄入过多等、遗传因素等有关。患者除了可能有消化道出血症状外,还可能伴有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消瘦等表现。早期胃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则综合治疗。

5.肠道血管畸形:肠道血管畸形可先天存在或后天获得。血管发育异常,结构和功能改变,容易破裂出血。患者可能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出血呈间歇性。诊断较困难,常需借助内镜、血管造影等检查。治疗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饮酒、吸烟,规律饮食,避免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损伤消化道的药物。如果有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一旦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