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结肠息肉有几种类型

2024.12.31 07:30

结肠息肉主要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这几种类型。具体分析如下:

1.腺瘤性息肉: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显微镜下,腺瘤性息肉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存在异常,腺管结构紊乱。其大小不一,可单个或多个存在。随着息肉的增大,癌变风险也逐渐增加,因此一旦发现,多需要积极处理,如内镜下切除等,并且需要定期复查,以监测是否有复发或癌变的情况。

2.炎性息肉:通常是由于肠道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而产生的。例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黏膜在炎症因子的持续作用下,局部组织增生形成息肉。炎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其形态多为细长、弯曲,表面可伴有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的肠道炎症进行控制,当炎症得到缓解后,息肉可能会缩小甚至消失。

3.错构瘤性息肉:这是一种正常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错误组合、排列而形成的瘤样畸形。多见于儿童,部分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息肉可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大小不等。其组织学特点是包含多种正常组织成分,但结构紊乱。错构瘤性息肉大多为良性,但如果息肉较大或引起肠梗阻、出血等症状时,也需要进行手术切除等治疗。

4.增生性息肉:是一种良性的上皮性病变,通常是由于黏膜细胞过度增生所致。多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息肉一般较小,表面光滑,颜色与周围黏膜相似。增生性息肉的癌变风险极低,在临床上如果没有症状,可定期观察。但如果息肉较大或患者存在其他高危因素,也可考虑内镜下切除。

5.幼年性息肉:主要发生于儿童,多为单发,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息肉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有蒂。幼年性息肉的形成可能与黏膜慢性炎症、腺体阻塞等因素有关。虽然大多为良性,但部分息肉可能会出现出血、脱垂等症状,此时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适度运动,避免久坐;戒烟限酒等。同时,如果有肠道不适症状,如腹痛、腹泻、便血等,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结肠息肉等肠道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