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结肠息肉有哪些分型

2024.12.28 10:46

结肠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具体分析如下:

1.腺瘤性息肉: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主要由腺上皮细胞组成,根据其组织学结构又可细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较为多见,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或有分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相对较高,其表面呈绒毛状,质地较软。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期高脂饮食、肠道慢性炎症刺激等都可能促使其形成。

2.炎性息肉:通常是由于肠道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而产生的反应性增生。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道内。炎性息肉一般体积较小,形状多不规则,有时可呈多发性。形成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修复反应,随着炎症的控制,部分炎性息肉可能会自行消失。

3.错构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是正常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组合、排列而形成的瘤样畸形。多见于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这种类型的息肉。息肉可发生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大小不等,多为单发,表面光滑,有时可带蒂。这种息肉一般不会恶变,但可能会引起肠梗阻、出血等并发症。

4.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多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息肉通常较小,直径多在5mm以下,表面光滑,呈扁平状或半球形。形成与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有关,一般认为其癌变风险极低,可能与年龄增长、肠道黏膜的慢性刺激等因素有关。

5.幼年性息肉:主要发生于儿童,多为单发,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息肉通常有蒂,表面光滑,呈球形或卵圆形。幼年性息肉的组织学特点为腺体囊性扩张,间质丰富,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虽然这种息肉大多为良性,但有时也可能引起便血、腹痛等症状。

在对待结肠息肉时,要重视定期的肠道检查,特别是有肠道疾病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或长期肠道炎症患者。发现息肉后应根据息肉的类型、大小、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治疗方案,对于有癌变风险的息肉应及时切除,切除后还需定期复查,以监测肠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