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什么是肝昏迷

2024.08.10 13:09

肝昏迷又称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当肝脏受到严重损害时,如肝硬化、重症肝炎等,其解毒功能会显著下降,导致体内一些原本应该被肝脏代谢和解毒的物质,如氨等蓄积。这些蓄积的物质会对大脑产生毒性作用,从而引发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肝昏迷的表现多样,早期可能只是轻微的性格改变、行为异常,如变得烦躁、易怒或沉默寡言等,之后可能出现意识障碍,从嗜睡逐渐发展到昏迷状态。患者还可能有扑翼样震颤等特殊体征。肝昏迷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除了氨中毒学说外,还有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氨基酸失衡学说等。氨是导致肝昏迷的重要因素之一,肠道是氨产生的主要部位,当肝功能不全时,氨的代谢和清除障碍,使其在血液中浓度升高,进而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干扰大脑的正常功能。一些神经递质的异常也会影响大脑的正常信号传递和功能。肝昏迷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肝病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氨水平等。治疗主要包括去除诱因,如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可通过清洁肠道、使用乳果糖等药物来实现;促进氨的代谢和清除,如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等药物;同时要注意维持患者的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等。如果能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改善,但如果病情严重且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