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什么是原发性胆汁肝硬化

2024.08.11 19:0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肝内胆管进行性破坏和胆汁淤积,最终引起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见于中年女性。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患者体内产生针对胆管上皮细胞的自身抗体,如抗线粒体抗体等,这些抗体攻击胆管细胞,造成胆管的炎症、损伤和破坏。随着胆管损伤的逐渐加重,胆汁排泄不畅,出现胆汁淤积。胆汁中的成分反流进入血液,可引起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长期的胆汁淤积会进一步刺激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脏逐渐变硬、变形,形成肝硬化。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腹胀、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表现,还可能伴有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依靠血液检查,如检测到高滴度的抗线粒体抗体等自身抗体,同时结合肝功能异常、肝脏超声或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肝穿刺活检对于明确诊断和评估肝脏病变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方面,熊去氧胆酸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主要药物,可以改善胆汁淤积,延缓疾病进展。还需要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止痒、补充脂溶性维生素等。对于晚期出现肝硬化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避免饮酒和使用肝损伤药物等,以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