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母乳性黄疸会出现哪些症状

2024.08.16 20:34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婴儿时期病症,主要症状包括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食欲不振、体重增长缓慢、尿色深黄、大便颜色浅黄。具体分析如下:

1.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母乳性黄疸的婴儿,其皮肤和眼睛会出现明显的黄色,这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累所致。这种黄色通常从头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这种黄色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不同,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而母乳性黄疸可能在出生后3-5天出现。

2.食欲不振:患有母乳性黄疸的婴儿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表现为吸吮力减弱、哺乳次数减少。这会影响婴儿的营养摄入,进而影响体重增长。

3.体重增长缓慢:由于食欲不振,母乳性黄疸婴儿的体重增长速度可能受到影响,表现为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婴儿的体重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尿色深黄:母乳性黄疸婴儿的尿色通常较深,呈黄色。这是由于胆红素在尿液中的排泄增加所致。观察尿色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5.大便颜色浅黄:与尿色深黄相反,母乳性黄疸婴儿的大便颜色通常较浅,呈黄色。这是因为胆红素在肠道内的排泄减少,导致大便颜色变浅。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部分婴儿症状轻微,不影响生长发育;而部分婴儿症状较重,可能需要接受治疗。家长在发现婴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哺乳习惯,确保婴儿的营养摄入,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同时,密切观察婴儿的症状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