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诊断

2024.09.10 18:14

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诊断主要包括以下气体交换受损、体液过多、活动无耐力、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焦虑等。

展开来说,气体交换受损与心力衰竭导致的肺淤血、肺水肿有关,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表现。体液过多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身体各部位出现水肿。活动无耐力是因为心脏功能减退,使患者在活动时感到乏力、疲倦。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多因患者食欲下降、胃肠淤血等导致摄入不足。焦虑常因疾病的反复发作、对预后的担忧等产生。

进一步扩展,对于气体交换受损,护理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提供合适的体位以利于呼吸,如半卧位或端坐位。对于体液过多,要准确记录出入量,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并观察效果。针对活动无耐力,应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在营养方面,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可给予营养支持。而对于焦虑情绪,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耐心解答疑问,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律失常、栓塞等。还要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注意事项等,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