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小儿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怎么引起的

2024.08.29 16:46

小儿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发生在颅内的病理状态,其形成原因多样,主要包括头部外伤、婴儿产伤、血液疾病、感染以及抗凝治疗等。具体分析如下:

1.头部外伤:儿童由于活泼好动,容易发生跌倒、碰撞等意外,导致头部受到外力撞击,使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硬膜下血肿。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儿童的安全教育,避免危险动作,减少意外伤害。

2.婴儿产伤:分娩过程中,婴儿头部受到压迫或产道挤压,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形成硬膜下血肿。为降低产伤风险,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评估胎儿大小和分娩方式,确保安全分娩。

3.血液疾病:某些血液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等,可能导致血管壁脆弱,容易发生出血。针对此类病因,需对患儿进行详细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4.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血管炎症,使血管壁脆弱,容易破裂出血。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儿童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及时治疗感染性疾病。

5.抗凝治疗:部分患儿因心脏疾病等原因需要长期抗凝治疗,这可能导致血液凝固功能下降,增加出血风险。在使用抗凝药物时,需密切监测患儿凝血功能,调整药物剂量,降低出血风险。

针对小儿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防治,家长和医生应共同关注患儿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强儿童安全教育,预防意外伤害,降低硬膜下血肿的发生风险。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合理使用抗凝药物,确保患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