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肝衰竭为什么引起黄疸

2024.08.15 07:55

肝衰竭引起黄疸的原因主要包括肝细胞损伤、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受阻、血液循环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以及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具体分析如下:

1.肝细胞损伤: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肝细胞损伤会导致肝功能减退。在肝衰竭的情况下,由于病毒感染、药物中毒、酒精滥用等因素,肝细胞受到严重破坏,影响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进而引发黄疸。

2.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主要由肝脏负责代谢。当肝细胞受损时,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过程受到影响,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形成黄疸。

3.胆汁排泄受阻: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胆红素,通过胆管进入肠道参与消化。肝衰竭时,胆汁排泄受阻,可能导致胆管阻塞或胆汁反流,使胆红素不能正常排泄,从而引起黄疸。

4.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由于肝细胞损伤和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当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时,胆红素便在皮肤、黏膜等部位沉积,形成黄疸。

5.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肝脏具有解毒作用,能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肝衰竭时,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导致有毒物质在体内积聚,影响胆红素代谢,进而引发黄疸。

肝衰竭引起的黄疸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严重影响。及时诊断和治疗肝衰竭,纠正胆红素代谢紊乱,对改善患者症状和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肝脏,避免过度饮酒、滥用药物等不良行为,有助于预防肝衰竭和黄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