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产褥期为什么会出现尿失禁

2024.10.21 14:12

产褥期出现尿失禁主要与盆底肌松弛、激素水平变化、产伤、尿道解剖位置改变、肥胖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盆底肌松弛:产褥期女性在孕期子宫增大对盆底肌造成长期压迫,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进一步受到牵拉,导致盆底肌松弛。盆底肌犹如一张吊网,对膀胱等盆腔脏器起支撑作用,松弛后无法正常约束膀胱,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大笑,就容易出现尿失禁。产褥期可通过盆底肌锻炼来改善,如凯格尔运动,即收缩肛门和阴道的肌肉,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

2.激素水平变化: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这些激素会使骨盆韧带松弛,以适应胎儿的生长和分娩。产褥期激素水平尚未恢复到孕前状态,这种松弛状态会影响尿道周围组织的功能,导致尿道闭合压力降低,从而容易发生尿失禁。随着产褥期身体的恢复,激素水平逐渐趋于正常,尿失禁情况也会有所改善,同时可多补充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如大豆等。

3.产伤: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顺产时,胎儿经过产道可能会对尿道、膀胱等组织造成损伤。例如,可能会损伤尿道括约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是控制尿液的排出,一旦受损,其控尿能力下降,就会引发尿失禁。如果产伤较轻,可通过保守治疗,如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等待损伤组织自然修复;若产伤严重,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4.尿道解剖位置改变:怀孕和分娩过程会使女性的盆底结构发生改变,尿道的解剖位置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比如,尿道可能会出现下移或角度改变等情况。尿道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像孕前那样有效地阻止尿液外流,增加了尿失禁的风险。产褥期可通过物理治疗,如盆底电刺激等方法,促进盆底肌肉和尿道周围组织的恢复,改善尿道的解剖位置和功能。

5.肥胖:产褥期如果女性体重过重,腹部脂肪堆积过多,会增加腹压。长期的高腹压对膀胱产生较大压力,同时肥胖也会影响盆底肌的功能,使盆底肌承受更大的压力,容易导致尿失禁。产褥期应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减轻腹压,有助于改善尿失禁状况。

产褥期尿失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病因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和改善尿失禁情况,提高产褥期女性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