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骨折后会引起骨萎缩吗

2024.10.13 00:46

骨折后可能会引起骨萎缩。

当发生骨折后,在一定情况下确实可能出现骨萎缩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骨折后肢体长时间固定制动,缺乏正常的活动和应力刺激。肌肉会出现废用性萎缩,进而影响到骨骼的正常代谢和血液循环。同时,局部的神经支配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骨组织的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引起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最终出现骨萎缩。骨折后的炎症反应、创伤应激等因素也可能对骨代谢产生负面作用,促使骨萎缩的发生。而且,如果骨折治疗过程不恰当,比如复位不良、固定时间过长或过短等,都可能增加骨萎缩发生的风险。

骨萎缩不仅会影响骨折的愈合进程,导致愈合时间延长甚至不愈合,还可能使肢体出现无力、功能障碍等长期问题。对于患者而言,这不仅意味着身体上的痛苦和不便,还可能对其心理和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为了减少骨萎缩的发生,在骨折治疗过程中,除了妥善的复位和固定外,早期的康复锻炼至关重要。通过适当的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骨代谢,预防骨萎缩的发生。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为骨骼的修复和生长提供支持。医生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骨萎缩带来的不良后果。骨折后要高度重视骨萎缩的潜在风险,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来积极预防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