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骨折会造成急性骨萎缩吗

2024.10.13 00:46

骨折有可能会造成急性骨萎缩。

当发生骨折时,在伤肢被固定后,可能会引发急性骨萎缩。这主要是由于损伤导致了关节附近的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使得血流减少,进而引起骨内血液供应障碍,最终导致骨质的广泛脱钙,出现急性骨萎缩。这种情况通常在骨折后2至3周开始出现,表现为疼痛不明显但肢体持续疼痛,同时伴有局部血管扩张、充血,皮肤温度升高,以及手指或足趾的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急性骨萎缩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一方面,骨折创伤本身以及后续的治疗措施可能对局部的神经支配产生影响,干扰了正常的神经调节功能,从而影响血管的舒缩。另一方面,骨折后肢体的固定限制了肌肉的活动和收缩,这也会间接影响血管的功能,进一步加重血液供应的异常。一些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释放也可能参与其中,共同导致了骨质的代谢失衡和脱钙。对于急性骨萎缩,早期诊断和恰当的处理非常重要。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应注意观察肢体的症状变化,鼓励患者进行未固定关节的适度活动,以改善血液循环。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也有助于缓解症状。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避免对肢体功能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骨折后要警惕急性骨萎缩的发生,通过综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来减少其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