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肚子也就是腹部针灸。腹部是很多脏器所在的部位,比如脾胃、肝肾都在中腹和下腹部。腹部针灸有很多作用,因为腹部也有很多穴位,所以: 1.能够改善或者治疗消化道系统的疾病,比如胃痛、胃胀、腹泻、便秘。 2.可以改善腹部的新陈代谢,比如肥胖。...
针灸一般在治疗期内可以每天扎,因为针灸是通过刺激体表的穴位,调整人体的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治疗也和服中药一样,需要治疗的积累。 一般10~15天为1个疗程,在疗程内可以每天扎,疗程之间,可以休息2~3天。如果疾病不能痊愈,可以进行下1个疗程的治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每天扎,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或疾病恢复的程度决定。...
针灸部位在针刺以后发现肿了,一般都是皮下血肿。 由于针灸是用针刺破皮肤和肌肉,有一定的创伤性。皮下有的部位毛细血管丰富,难免会刺破血管出现血肿。出现这种情况以后,作为患者不要过度紧张,要及时通过按、压、揉,止血及时消散。 所以在临床针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特别是穴位在容易出血,血管比较丰富的部位。...
晚上是可以进行针灸治疗的,尤其是对于失眠类疾病,在晚上进行针灸治疗能够起到镇静安神、安眠的效果。 在临床上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安眠的穴位,比如印堂穴、神庭穴、四神聪穴、照海穴、申脉穴,还有安眠穴、神门穴,也可以根据情况加用一些其他的穴位,比如肝火扰心配行间、侠溪,心胆气虚配心俞、胆俞、肾俞,脾胃不和配丰隆、中脘、足三里,噩梦多配厉兑、隐白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能够很好的缓解失眠。...
针灸对脑梗有好处,并且是治疗脑梗的有效手段之一。针灸主要通过刺激穴位,能够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帮助患者调理血液循环,促进脑组织的供氧,改善大脑局部血管的缺血、缺氧状态,有助于病灶的侧支循环建立,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后起水泡的原因如下: 1.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艾灸主要是用燃烧的艾来对穴位进行刺激,如果在操作时距离皮肤过近或艾灸的时间过长,就会造成对皮肤的轻微烫伤而出现水泡。艾灸的正常反应应该是局部的皮肤红润、微黄且有花纹。...
经期不可以随意艾灸肚脐,艾叶辛温、温经、散寒、调经。艾灸具有活血止痛、祛风散寒、驱除病邪的作用。肚脐处有一个重要穴位,名为神阙,神阙是任脉穴位,任脉起于胞宫,也就是女性的生殖系统。所以神阙穴也就是肚脐,有调理任脉经气,治疗妇科病的作用,艾灸肚脐可使艾叶作用深达基层。 如果女性经期小腹冷痛,经血有瘀块,可以尝试艾灸肚脐,能起到温通血脉、活血化瘀,祛除寒凉、治小腹冷痛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艾灸几天灸一次,要看个人的体质以及自身症状。 若艾灸只是为日常保健,每隔3~5天艾灸保健穴即可。保健的穴位可以选择气海、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位。 若为紧急情况,如阳气暴脱可以选择百会穴进行大量长时间艾灸,以回阳固脱。...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做完艾灸治疗后人体的气血运行比较旺盛,而且毛孔处于张开状态,部分患者在艾灸后会感觉微微汗出。此时如果突然洗澡,有可能因为水温过低或者洗完澡后水分蒸发,导致局部肌肉收缩引起不适甚至疼痛等。所以,做完艾灸后不能马上洗澡,避免寒湿之邪侵入人体形成新的疾病。...
艾灸是中国医学的传统疗法,具有温通阳气、散寒止痛、防病保健的作用。 湿气在中医上被称为湿邪,从性质上来讲,湿气属于一种阴性的病邪,具有缠绵不爽、难以祛除的特点。艾灸很适合治疗寒湿性的疾病,因此本身艾灸使用的艾绒是用中药艾叶制成的,艾叶性辛味温,本身就有散寒祛湿的作用,再辅助以艾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可以温通经脉,促进精气的运行,运化水湿。...
针灸能够用来治疗胃病,并且临床上有很好的效果。 胃病主要是指临床上有胃痛、胃胀、恶心、反酸、呃逆、腹泻、便秘等症状,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互为表里,同为气血生化之源。经络中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所以,在针灸治疗时,所选的穴位主要是脾经和胃经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天枢、上巨虚、下巨虚等。...
对于有虚证、寒证等相关疾病的人群,以及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可以经常艾灸涌泉穴。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该穴位具有温经散寒、补肾壮阳、温阳行气、引热下行、滋阴养肾、调节脏腑、纳气平喘、平肝熄风、宁心安神、补虚泻实、开窍醒神,以及预防保健、延年益寿等多种作用。...
刮痧具有祛除湿气的作用。刮痧主要作用于皮下毛细血管,可以扩张血管,促进新陈代谢,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多种作用。同时,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 湿气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刮痧对外湿的治疗效果最佳。...
肠易激综合征可以采用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以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频率、粪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从中医来讲,该病临床可以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肾阳虚型、脾气亏虚型、寒湿下注型、湿热下注等证型。...
耳鸣是可以通过针灸治疗的。耳鸣是针灸科常见疾病之一,为患者的自觉症状,常表现为自觉耳内鸣响。可如蝉鸣、风声、雷声等,声音多种不一。临床中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传统针灸是用针刺和艾灸来刺激人体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现代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耳鸣既可以改善局部循环,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又不会影响耳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针灸是改善耳鸣的一种特效方法。...
针刺的深度首先要根据穴位所在的位置决定。比如头部的穴位,就深刺不了,比如百会、印堂、头维,只能采取平刺或者是斜刺的方法进行针刺,一般的深度是0.5寸左右。 还有一部分是不能深刺,有危险,比如胸背部的背俞穴和胸前边肋区的穴位,深刺以后容易引起气胸,所以这个部位的穴位一般也是采取平刺或者是斜刺的方法,深度在0.5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