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
别名:鰋、鲇、鳀、鳀鱼、鲶鱼、粘鱼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滋阴补虚;健脾开胃;下乳;利。主虚损赢弱;脾胃不健;消化不良;产后乳少;水肿;小便不利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鲇科动物鲇鱼的全体或肉。
原形态:鲇鱼,体长,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宽阔。口裂向上倾斜,下颌突出明显。上下颌及犁骨上有许多绒状细齿。须2对。眼小,盖有透明薄膜。位置接近头侧,无鳞,皮肤富粘液腺,侧线上有粘液孔1行。背鳍5,很小。臀鳍77-83,与毛鳍相连。幼小时背侧部一般为黄绿色,随着个体成长体色逐步加深变成黑褐色,额部为灰白色,各鳍灰黑色。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江河、湖泊和水库,为中下层肉食性鱼类,主要食一些小型鱼类。 资源分布: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文献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1.崔禹锡《食经》:鲇鱼,貌似鳟而小,色白,皮中有白垢,大者一、二尺,小者七、八寸,无鳞,春生夏长,秋衰冬死。 2.《蜀本草》:《图经》云,鮧鱼有三种:口腹俱大者名鳠;背青而口小者名鲇;口小,背黄,腹白者名鲇。三鱼并堪为臛,美而且补。 3.《纲目》:鲇乃无鳞之鱼,大首偃额,大口大腹,鮠身鳢尾,有齿有胃有须,生流水者色青白,生止水者色青黄,大者亦至三、四十斤,俱是大口大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陶弘景:作食之云补。 2.《唐本草》:主水、浮肿,利小便。 3.崔禹锡《食经》:主风冷冷痹,赤白下利,虚损不足,令人皮肤肥美。 4.《纲目》:五痔下血肛痛,同葱煮食之。 5.《医林纂要》:滋阴补虚,和脾养血。 6.《本草求原》:醋煮,开胃。
鮧鱼问答
Q白色鲶鱼是否可以吃
A白色鲶鱼是可以食用的,许多人在餐桌上享用这种鱼类。它的肉质鲜
Q吃鲶鱼中毒如何解毒
A吃鲶鱼中毒了的话可以用大量的清水或者是大量的淡盐水来进行洗胃
Q长痤疮能吃鲶鱼吗
A长痤疮能吃鲶鱼,鲶鱼是一种富含丰富营养的食物,鲶鱼是含有丰富
Q孕妇可以吃鲶鱼吗?
A鲶鱼肉易于消化,能为孕妇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矿物质,滋养血液,增
Q高血压能吃鲶鱼吗
A高血压病人是可以吃鲶鱼的,注意烹调方式,避免油炸、烧烤等方式
Q痛风患者可以吃鲶鱼吗?
A严格戒烟戒酒痛风的病人尽量的不要吃海产品,言语中嘌呤含量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