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

基础信息

别名:甘香松、香松

性味:味辛;甘;性温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主脘腹胀痛;不国民饮食;牙痛;脚气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败酱科植物甘松和宽叶甘松的根和根茎。更多展开↓

原形态:1.甘松多年生草本,高20-35cm。全株有强烈松脂样香气。基生叶较少而疏生,通常每丛6-9片,叶片窄线状倒披针形或倒长披针形,长6-20cm,宽4-10mm,先端钝圆,中以下渐窄略成叶柄状,基部稍扩展成鞘,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主脉三出。聚伞花序呈紧密圆头状;总苞2片,长卵形;小苞片2,甚小;花萼5裂,齿极小;花粉红色;花冠筒状,先端5裂,基部偏突;雄蕊4,伸出花冠;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柱头漏斗状。瘦果倒卵形,长约3mm,萼突破存。花期8月。 2.宽叶甘松本种与甘松的区别在于:根茎密被叶鞘纤维;丛生叶长是匙形或线状倒披针形,长达25cm,宽达2.5cm,基部渐窄而为叶柄。茎生叶下部的椭圆形至倒卵形,是部下延成叶柄,上部的叶无柄。花后花序主轴和侧轴多数不明显伸长。果实被毛。花期6-8月。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3500-4500的高山草原地带。 2.生于3000m以上的高山草原地带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北部。 2.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纲目》。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纲目》: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2.《本草汇言》: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治老人脾虚不食,久泻虚脱,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脾之阳分用药也,与山柰合用更善。 3.《本草求真》:甘松,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辛窜,此则甘多于辛,故书载能入脾开郁也。 4.《本草正义》:甘松,近东瀛医家谓此药善通经络,专治转筋,为霍乱转筋必需之药。颐自定霍乱药酒方,用伊打和酒精,浸取浓汁,合姜、附、萸、连诸味,治真寒霍乱、转筋入腹危急重症,极有捷效,知此物温运,活络通经,无出其右。此固向来治药物学者之所未知者也。 5.《本草拾遗》:主黑皮ganzeng,风疳齿gu,野鸡痔。 6.《日华子本草》:治心腹胀,下气。 7.《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 8.王好古:理元气,去气郁。 9.《纲目》: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 10.《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证,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痫者,用此有效。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