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强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级甲等 肾内科

中毒性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有什么变化

2024.09.07 12:18

中毒性肾病患者的尿蛋白通常会出现异常增加。

中毒性肾病是由于各种外源性毒物引起的肾脏损害。当发生中毒性肾病时,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肾小球滤过屏障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可能出现障碍。这会导致蛋白质从血液中漏出到尿液中,从而使尿蛋白增加。

外源性毒物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重金属如汞、镉、铅等、有机溶剂如苯、甲苯等、药物如某些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化疗药物等、农药等。这些毒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损伤肾脏,引起肾小球、肾小管或肾间质的病变。在肾小球病变时,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使得大分子蛋白质能够通过滤过膜进入原尿;在肾小管病变时,肾小管对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少,也会导致尿蛋白增多。

尿蛋白的增加程度与中毒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个体的易感性等因素有关。轻度中毒时,尿蛋白可能只是轻度增加;而严重中毒时,可能会出现大量蛋白尿,甚至可导致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尿中出现大量泡沫、水肿、低蛋白血症等。除了尿蛋白的变化外,中毒性肾病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尿、管型尿、肾功能减退等其他异常表现。对于怀疑中毒性肾病的患者,及时明确毒物接触史、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毒物检测等非常重要,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治疗主要包括去除毒物、促进毒物排泄、保护肾功能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