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低位梗阻性黄疸是什么病

2024.11.19 09:21

低位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下段如胆总管下端等部位发生梗阻,胆汁排泄不畅,从而导致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而引起的黄疸疾病。

正常情况下,肝脏分泌的胆汁经胆管系统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消化等生理过程。在低位梗阻性黄疸中,常见的病因包括胆管结石、胆管癌、壶腹周围癌、胰头癌等。胆管结石可直接堵塞胆管,而肿瘤则可能通过压迫胆管或侵犯胆管壁造成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且黄疸呈进行性加重,还可伴有皮肤瘙痒、陶土样大便因胆汁无法进入肠道,粪便中缺乏胆色素、浓茶样尿胆红素经肾脏排泄增多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对于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应尽快就医明确病因,通过腹部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检查来确定梗阻的部位和原因。其次,在未明确病因前,避免自行使用不恰当的药物治疗,以免掩盖病情。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高脂肪食物,因为胆汁排泄不畅会影响脂肪消化。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