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2024.08.27 16:58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螺旋样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寄生在胃内,尤其喜欢在胃窦部定植。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这种细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感染率较高。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途径主要包括口-口传播,比如通过共同进餐、接吻等方式传播;也可通过粪-口传播。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引起一系列胃部疾病。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等病理改变。与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大大降低溃疡的复发率。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因子。

并非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都会出现明显症状。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不适,而有些人则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症状。对于有明显症状或存在相关疾病风险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血清学检测等。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且符合治疗指征,应及时进行根除治疗,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对人类胃部健康有重要影响的细菌,了解其特性、感染途径和相关疾病,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