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部和肝区不适是怎么引起的

2024.12.03 11:23

胃部和肝区不适可能由饮食不当、情绪压力、疾病感染、药物副作用、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不当:饮食不规律,如暴饮暴食、过度节食或三餐不定时,会打乱胃肠的正常消化节律,使胃部负担过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者大量饮酒,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引发胃部不适。同时,变质食物中的细菌、毒素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影响胃部和肝脏的正常功能。对于肝脏而言,长期高脂饮食可能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引发脂肪肝等问题。改善这种情况需要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减少刺激性食物和酒精的摄入。

2.情绪压力: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和肝脏的调节。大脑与胃肠之间存在着神经内分泌网络,情绪波动时,会通过这个网络影响胃肠的蠕动、消化液分泌等功能,导致胃部不适,如胃痛、胃胀、食欲不振等。从肝脏方面来说,情绪压力可能影响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要缓解这种不适,需要学会调节情绪,如通过运动、冥想、与他人交流等方式释放压力。

3.疾病感染: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部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幽门螺杆菌可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导致胃部疼痛、反酸、嗳气等不适症状。在肝脏方面,病毒性肝炎如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等,病毒侵入肝脏细胞,会引起肝脏炎症反应,出现肝区疼痛、乏力、黄疸等症状。对于感染性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根据具体的病原体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等联合治疗。

4.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胃部和肝脏产生不良影响。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会抑制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容易引起胃黏膜损伤,出现胃痛、胃出血等症状。一些抗生素、抗结核药等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导致肝功能异常,出现肝区不适、黄疸等表现。在使用可能有副作用的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必要时可同时使用保护胃黏膜或肝脏的药物。

5.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会影响胃肠和肝脏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夜间是胃肠黏膜修复和肝脏排毒的时间,熬夜会打乱这种生理节律,导致胃部不适和肝脏负担加重。缺乏运动也与胃部和肝区不适有关,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和肝脏的血液循环,缺乏运动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和肝脏脂肪堆积。戒烟限酒也是保持胃部和肝脏健康的重要方面,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和过量酒精都会损害胃黏膜和肝脏细胞。改善这种情况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适度运动,戒烟限酒。

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胃部和肝区不适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定期进行体检也是早期发现胃部和肝脏问题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