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什么是心脏骤停

2024.09.10 18:15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有效的射血功能,导致血液循环中断,进而引起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严重缺血、缺氧的一种危急状况。

当心脏骤停发生时,心脏的电活动出现紊乱,心室无法正常收缩和舒张,心脏失去了泵血的能力。这会迅速导致大脑、心脏、肺脏等重要器官严重缺氧,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抢救,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失去生命。心脏骤停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脏疾病、电击伤、溺水、药物中毒等。可能毫无预兆地突然发生,也可能在一些疾病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

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且危及生命的情况,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抢救。心肺复苏术是抢救心脏骤停的关键手段,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等操作。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心脏的泵血功能,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在现场还需要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进行除颤,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导致生存机会的大幅降低。提高公众对心脏骤停的认识和急救技能至关重要,在公共场所广泛配备AED等急救设备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有心脏疾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以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