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什么病

2024.08.03 17:33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胆道疾病如胆结石、胆管炎等引起的急性胰腺炎。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主要是因为胆道系统和胰腺在解剖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密切关联。当胆道发生病变时,如胆总管结石梗阻,可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或者使胰液排出不畅,胰管内压力升高,损伤胰腺组织,激活胰酶,从而引发胰腺炎。这种类型的胰腺炎通常起病较急,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疼痛持续不缓解,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呼吸困难、少尿或无尿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诊断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除了依据典型的症状外,还需要结合血液淀粉酶、脂肪酶等生化指标的升高,以及腹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

治疗方面,首先需要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分泌和减轻腹胀。同时进行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还会使用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胰酶活性的药物等。如果存在胆道梗阻,可能需要及时采取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来解除梗阻。

在病情缓解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暴饮暴食和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对于存在胆道疾病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胆囊切除术、胆管结石取出术等,以预防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再次发生。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监测胰腺功能和病情变化。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且病情可能较为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