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痢疾为什么会出现便血

2024.12.03 11:32

痢疾出现便血主要是因为肠道黏膜受损、细菌毒素作用、炎症刺激、血管破裂、凝血功能异常。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黏膜受损:痢疾主要是痢疾杆菌等病原体感染肠道引起的。这些病原体侵袭肠道黏膜,使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膜下的血管暴露,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破裂出血,血液随粪便排出就出现便血。

2.细菌毒素作用:痢疾杆菌会释放内毒素等毒素。内毒素可引起肠道微循环障碍,导致肠黏膜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肠黏膜的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出到肠腔,从而出现便血症状。

3.炎症刺激: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会使肠道局部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炎症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会刺激肠道血管,使血管扩张,同时也会影响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血管容易破裂出血,进而造成便血。

4.血管破裂:在痢疾的病程中,由于肠道的剧烈蠕动、肠道内压力的变化等因素,脆弱的肠道血管可能会直接破裂。一旦血管破裂,血液就会流入肠道,与粪便混合后排出体外,表现为便血。

5.凝血功能异常:严重的痢疾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导致凝血功能出现异常。例如,内毒素可能影响凝血因子的活性,使凝血机制失衡,肠道血管破裂后难以正常止血,从而加重便血的情况。

在痢疾患者出现便血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注意休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肠道负担,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