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导致骨密度减少的是什么病

2024.12.16 09:53

导致骨密度减少的主要疾病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导致骨骼脆弱,易发生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在绝经后的女性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问题。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激素水平、营养状况及生活方式等。遗传因素在骨密度的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病史的人群,其发病风险较高。性激素的变化,尤其是雌激素的减少,是女性在绝经后骨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营养方面,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会直接影响骨骼的健康,导致骨密度降低。缺乏运动、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加速骨质疏松的进程。随着骨密度的降低,患者可能会出现背痛、身高减少、驼背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因轻微外力而导致骨折,影响生活质量。

在预防和管理骨质疏松症时,注意事项不可忽视。保持均衡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是非常重要的,建议通过食物和补充剂相结合的方式来满足身体的需求。定期进行适度的负重运动,如走路、跑步、跳舞等,可以有效增强骨骼的强度,促进骨密度的提高。同时,避免久坐不动,保持活跃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应及时了解自身的骨骼健康状况,以便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对于已经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都是至关重要的。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只有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及时的医疗干预,才能有效维护骨骼健康,降低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