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息肉的分类有几种

2024.12.19 15:53

胃息肉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这几种。具体分析如下:

1.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胃息肉中较为常见的类型。通常是胃黏膜受到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后,黏膜上皮和腺体增生而形成。一般体积较小,表面光滑,多为良性。其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在组织学上,可见黏膜增厚,腺体增生延长,腺管呈囊性扩张。

2.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形成与基因变异有关,多发生在胃窦部。外观上可呈乳头状或绒毛状,有时为扁平状。这种息肉的上皮细胞存在异型性,随着息肉的增大,癌变风险逐渐增加。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常在胃镜检查时被发现。

3.错构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比较少见。是正常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错误组合、排列而形成的瘤样畸形。多为单发,息肉内含有正常的黏膜上皮、腺体、平滑肌等组织成分。一般不会发生恶变,通常与遗传因素有关,如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可出现胃错构瘤性息肉。

4.炎性息肉:炎性息肉是胃黏膜在炎症刺激下产生的息肉样病变。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周围。主要由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构成。息肉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可随着炎症的控制而缩小或消失。患者可能伴有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胃部不适症状。

5.胃底腺息肉:胃底腺息肉多位于胃底和胃体部。与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有关,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这种息肉通常为多发性,较小,表面光滑。组织学上主要由胃底腺的黏液颈细胞和主细胞构成,一般为良性,癌变风险极低。

在对待胃息肉时,要重视定期的胃镜检查,尤其是对于腺瘤性息肉患者,更要密切监测息肉的大小、形态等变化。如果发现息肉有增大、表面形态改变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避免过度饮酒等,有助于胃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