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细菌性痢疾会不会脱水

2024.08.24 20:27

细菌性痢疾可能会导致脱水。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症状。当腹泻频繁且严重时,会使机体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就容易引发脱水。脱水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如口干、口渴、皮肤弹性下降、尿量减少、精神萎靡、乏力等,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细菌性痢疾患者中,尤其是儿童、老年人、身体虚弱者或存在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脱水。这是因为这些人群的身体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失衡更为敏感。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呕吐,会进一步加重液体的丢失,增加脱水的风险。对于细菌性痢疾患者,除了积极治疗病因,如使用抗菌药物等,还需要密切关注脱水的情况。一旦发现有脱水的迹象,应立即给予补液治疗。补液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补液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来确定。同时,患者在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肠道负担,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细菌性痢疾有导致脱水的可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腹泻的严重程度、有无呕吐、身体状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脱水问题。患者和家属也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痢疾及其相关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