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急性细菌性痢疾概述

2024.08.24 20:47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急性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苍蝇、食物和水等途径传播。当人体摄入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后,病菌会进入肠道并在其中繁殖。患者会突然出现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典型症状。发热可伴有畏寒,体温可迅速上升至39℃以上。腹痛多位于左下腹,呈阵发性绞痛。腹泻次数频繁,每日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粪便开始为稀便,随后转为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明显,即总有排便不尽的感觉。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昏迷、循环衰竭等中毒性症状。

急性细菌性痢疾对人群健康有较大影响。不仅会导致患者身体不适,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儿童和老年人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尤其容易受到感染且病情可能更为严重。在预防方面,要加强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加强环境卫生和粪便管理,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一旦发生急性细菌性痢疾,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治疗通常包括使用抗菌药物以杀灭痢疾杆菌,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如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通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传播和危害,保障公众的健康。每个人都应该提高对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共同维护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