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肠套叠是什么病

2024.11.06 08:10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的一种疾病。

肠套叠在小儿外科较为常见,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相对较高。其发病原因多与小儿肠道解剖结构特点有关,例如小儿的回盲部系膜尚未完全固定,活动度较大,这就为肠套叠的发生提供了解剖学基础。饮食改变、病毒感染等也可能诱发肠套叠。当发生肠套叠时,被套入的肠管会发生缺血、水肿,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肠管可能会出现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进而引发腹膜炎,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

在成人中,肠套叠相对少见,其病因往往与肠道的器质性病变相关,比如肠道息肉、肿瘤等。这些病变会使肠管的正常蠕动节律发生紊乱,从而导致一段肠管套入另一段肠管。肠套叠的主要症状在小儿和成人有所不同。小儿通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阵发性腹痛,患儿常常哭闹不止,同时可能伴有呕吐、果酱样血便以及腹部腊肠样肿块等症状。成人则多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腹部肿块,可能还会有便血、肠梗阻等表现。诊断肠套叠主要依靠腹部超声、X线钡剂灌肠等检查手段。一旦确诊,应根据具体情况尽快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