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什么是脊髓型颈椎病

2024.10.13 00:47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骨间连接结构退变,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钩椎关节增生,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等,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的一种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逐渐出现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僵硬、不灵活,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这些症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脊髓受到压迫和损害,影响了神经信号的传递和正常的运动、感觉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颈部外伤、颈椎退行性变等因素都可能诱发脊髓型颈椎病。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除了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外,还常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脊髓受压的程度和部位。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休息、颈部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当保守治疗无效或脊髓受压严重时,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的压迫,恢复脊髓的功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等不良习惯,以预防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