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感染性黄疸怎么治疗

2024.12.22 20:46

感染性黄疸的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保肝利胆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光照疗法、换血疗法。具体分析如下:

1.抗感染治疗:感染是导致感染性黄疸的重要原因,针对不同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需采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对于细菌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例如,新生儿败血症引起的黄疸,若为革兰阳性菌感染,可能会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可以从根源上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胆红素的持续生成。

2.保肝利胆治疗:使用保肝药物有助于保护肝脏细胞功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常见的保肝药物有甘草酸制剂等。利胆药物则可促进胆汁排泄,减少胆红素在体内的淤积。熊去氧胆酸等药物可增加胆汁酸的分泌,改善胆汁淤积的情况,从而有利于黄疸的消退。

3.对症支持治疗:这一治疗方式主要是维持患者的身体机能稳定。包括补充足够的热量、水分和电解质等。对于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等,保证机体的能量需求。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光照疗法:光照疗法是治疗感染性黄疸较为常用的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皮肤,使未结合胆红素发生结构变化,从而更容易从体内排出。一般采用蓝光照射,将患儿置于光疗箱中,双眼及会阴部需用遮光物保护。光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的体温、皮肤颜色等变化,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5.换血疗法:在黄疸较为严重,胆红素水平过高,且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时,可考虑换血疗法。换血疗法能够快速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同时纠正贫血等可能存在的问题。但换血疗法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在操作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

在感染性黄疸的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黄疸的消退情况、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等。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疾病等,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因治疗而带来新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