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尿崩症的原因有哪些

2024.10.21 14:12

尿崩症的原因主要有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妊娠性尿崩症、遗传性尿崩症、药物性尿崩症。具体分析如下:

1.中枢性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合成、转运、储存或释放不足所致。常见病因包括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发育不全或退行性病变、颅脑外伤、脑部肿瘤如颅咽管瘤、松果体瘤等、脑部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脑血管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这些因素影响了ADH的正常分泌,从而导致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引起多尿、烦渴等症状。

2.肾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是一种肾小管对ADH敏感性缺陷或抵抗的疾病。其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继发性。遗传性肾性尿崩症多为X-连锁隐性遗传,是由于肾集合管主细胞上的水通道蛋白-2AQP2基因突变,使AQP2功能异常,导致肾脏对ADH反应低下。继发性肾性尿崩症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慢性肾盂肾炎、阻塞性尿路疾病、肾小管酸中毒、高钙血症、低钾血症等,这些疾病损害了肾小管的功能,影响了肾脏对ADH的反应,进而出现尿崩症的表现。

3.妊娠性尿崩症:妊娠期间发生的尿崩症称为妊娠性尿崩症。其发病机制与孕妇体内的激素变化有关。在妊娠期间,胎盘会产生一种酶——血管加压素酶,这种酶可以降解抗利尿激素ADH,使ADH的水平降低。同时,孕妇的血容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升高,也会加重肾脏对水的排泄。部分孕妇可能存在下丘脑-垂体功能的轻度异常,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妊娠性尿崩症的发生。

4.遗传性尿崩症:遗传性尿崩症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除了前面提到的肾性尿崩症中的X-连锁隐性遗传外,还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尿崩症类型。这些基因突变可影响抗利尿激素ADH的合成、分泌或者作用靶点的功能。例如,某些基因突变可导致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ADH的能力下降,或者使ADH的前体物质加工异常,无法形成有活性的ADH。另外,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影响肾脏细胞上ADH受体的结构或功能,使ADH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引起尿崩症。

5.药物性尿崩症:某些药物可导致尿崩症的发生。例如,锂盐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常用药物,长期使用锂盐可抑制肾集合管对ADH的反应,使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从而引起尿崩症。去氨加压素使用不当如剂量过大或突然停药也可能导致类似尿崩症的表现。还有一些药物如两性霉素B、顺铂等,可能对肾小管造成损害,影响肾脏的浓缩功能,进而引发尿崩症。

尿崩症的病因是复杂多样的,准确判断病因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不同病因导致的尿崩症在临床表现上可能有相似之处,但在治疗和预后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