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死是液化性坏死吗

2024.09.10 18:14

通常心肌梗死不是液化性坏死。

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其病理变化过程属于凝固性坏死。在梗死早期,心肌细胞会出现混浊肿胀、继而出现肌质凝聚、核固缩、核碎裂等一系列改变。随着时间推移,坏死的心肌组织逐渐被肉芽组织取代,最终形成瘢痕组织。

从机制上来说,当心肌缺血时,细胞内的代谢受到影响,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无法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结构,使得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变性凝固,而不是像液化性坏死那样形成液态物质。心肌梗死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猝死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早期识别症状,如剧烈而持久的胸痛等,并及时进行干预,如通过溶栓、介入治疗等恢复心肌灌注,可以减少心肌损伤的范围和程度,改善预后。后续的康复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患者的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