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心内膜炎的分类

2024.09.10 18:15

心内膜炎主要分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表面而引起的炎症。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到心脏,附着在心脏瓣膜或心内膜上,形成赘生物。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心脏杂音、贫血、栓塞等症状。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在有心脏基础疾病、接受侵入性医疗操作、免疫功能低下等人群中更为常见。

非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对少见,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心内膜的炎症反应;恶性肿瘤释放的物质也可能引起心内膜的损伤和炎症;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能累及心内膜。非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包括心脏症状、全身症状以及与基础疾病相关的症状。

无论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心内膜炎,都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对于疑似心内膜炎的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超声心动图等,以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抗感染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同时,对于存在心脏基础疾病或有感染风险的人群,应注意预防感染,定期进行体检和心脏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心内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