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什么是阻塞性黄疸

2024.11.07 15:03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

当胆管发生阻塞时,胆汁不能正常排泄进入肠道,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从而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黄疸症状。阻塞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胆管结石,这是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结石卡在胆管内造成胆汁排泄受阻;还有胆管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都可能逐渐侵占胆管空间,引起阻塞;胆管炎症、胆管狭窄、胰头癌等也可能导致胆管阻塞。患者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甚至呈陶土色等典型表现。同时,还可能伴有右上腹疼痛、发热、寒战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肝功能损害、营养不良等情况。

阻塞性黄疸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影响。长期的胆汁淤积会进一步损伤肝脏功能,导致肝功能不全甚至衰竭。而且由于胆汁不能进入肠道参与消化过程,会影响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消瘦等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持续进展,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对于阻塞性黄疸,需要及时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如超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等,然后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取石、切除肿瘤、放置支架等,以解除胆管阻塞,恢复胆汁正常排泄,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对于阻塞性黄疸需要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