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小儿重度低渗性脱水的原因有哪些

2024.08.29 16:46

小儿重度低渗性脱水是指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同时丧失,造成体内渗透压降低的一种严重状态。其常见原因包括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过度使用利尿剂、营养不良、长时间高强度运动等。具体分析如下:

1.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感染、呕吐、腹泻等疾病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丧失,引起脱水。需及时治疗原发病,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等方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酸中毒等,可导致水分和电解质调节失衡,进而引发低渗性脱水。治疗上应针对肾脏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过度使用利尿剂:利尿剂可以促使体内水分和钠离子排出,过度使用可能导致低渗性脱水。此时,应调整利尿剂剂量或更换其他类型药物,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体内蛋白质和电解质储备不足,容易发生低渗性脱水。改善营养状况,增加蛋白质和电解质摄入是预防脱水的重要措施。

5.长时间高强度运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使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消耗,若补充不足,可能导致低渗性脱水。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应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遵循科学的补水原则。

针对小儿重度低渗性脱水的治疗,应首先明确病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加强预防,提高家长和医护人员对脱水的认识和关注,降低发病率。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也有助于预防低渗性脱水。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