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
别名:紫荆、紫珠草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主呕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牙龈出血;崩漏;皮肤紫癜;外伤出血;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烧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白棠子树、华紫珠、老鸦糊的叶。
原形态:1.杜虹花灌木,高1-3m,小枝、叶柄和花序均密被灰黄色星状毛和分枝毛。单叶对生,叶脉粗壮,长1-2.5cm;叶片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15cm,宽3-8cm,先端渐尖,基部钝圆或截形,边缘有细锯齿,表面被短硬毛,背面被灰黄色星状毛和细小黄色腺点;侧脉8-12对。聚伞花序腋生,4-7次分歧,花序梗长1.5-2.5cm;具细小苞片;花萼杯状,被灰黄色星状毛。萼齿钝三角形;花冠紫色至淡紫色,无毛,长约2.5mm,裂片4,钝圆,长约1mm;雄蕊4,长约5mm;子房无毛。果实近球形,紫色,径约2mm。花期5-7月,果期8-11月。 2.白棠子树小灌木,高1-3m。多分枝。小枝纤细,带紫红色,幼时略...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590m以下的一半、山坡、溪边林中或灌丛中。 2.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灌丛中。 3.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山坡谷地和溪旁灌丛中。 4.生于海拔200-3400m的疏林和灌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2.分布于华东、华南及河北、台湾、河南、湖北、贵州。日本、越南也有分布。 3.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4.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拾遗》:紫珠,名紫荆,树似黄荆,叶小无桠,非田氏之荆也。至秋子熟正紫,圆如小珠。生江东林泽间。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解诸毒物,痈疽,喉痹,毒肿,下瘘,蛇虺虫螫,狂犬毒,并煮汁服;亦煮汁洗疮肿,除血长肤。 2.《福建民间草药》:活瘀,止血,消炎,解郁。 3.《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脾虚,退热。研末搽皮肤痒痛,又杀虫。 4.《中国药植图鉴》:对食道静脉出血,肠胃溃疡出血,鼻出血,创伤伤出,肺出血以及拔牙出血均有良效。 5.《闽东本草》:治崩漏带下,恶寒发热。
紫珠问答
Q裸花紫珠分散片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A裸花紫珠分散片一般建议在饭后服用。饭后服用可以帮助药物在胃肠
Q吃紫珠会背疼吗
A吃紫珠一般不会引起后背疼痛,主要可以治疗肺结核咯血疾病,还可
Q紫珠适合什么人群
A紫珠一般适合牙龈出血或尿血的人群服用,还适合出现外伤出血或崩
Q紫珠治痔疮可以吗
A紫珠治痔疮是可以的。如果痔疮导致的流血,可以服用紫珠来治疗,
Q吃紫珠会手脱皮吗
A吃紫珠一般不会引起手脱皮,紫珠主要具有止血的作用,能够治疗便
Q紫珠治烧伤可以吗
A紫珠治烧伤一般是可以的,并且还能够治疗毒蛇咬伤或外伤出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