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香

基础信息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急性泻痢;黄疸型肝炎;火眼;疮疡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紫丁香的叶及树皮。更多展开↓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m。树皮灰褐色或灰色。小枝、花序轴、花梗、苞片、花萼幼叶两面以及叶柄密被腺毛。单叶对生;叶柄长1-3cm;叶片革质或厚革质,卵圆形至肾形,宽常大于长,长2-14cm,宽2-15cm,先端短凸尖至长渐尖或锐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圆形,或宽楔形;萌枝上叶片常呈长卵形。圆锥花序直立,由侧芽抽生,近球形或长圆形,花埂长0.5-3mm;花萼长约3mm,萼齿渐尖、锐尖或钝;花冠紫色,长1.1-2cm,花冠管圆柱形,长0.8-1.7cm,裂片呈直角开展,卵圆形、椭圆形至倒圆形;雄蕊2,花药黄色,位于距花冠管喉部0-4mm处。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卵形至长椭圆形,长1-1.5cm,先端长渐尖,光滑。花期4-5月,果期6-10月。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溪边、山坡丛林或滩地水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以至西南达四川西北部。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叶:味辛、性温,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能。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外用于抗菌、暴发性火眼及多种疮疡肿痛。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