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虱子

基础信息

别名:鱼鳖、鱼寄生、鱼怪

性味: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降逆开郁;活血止痛。主噎膈;反胃;胃脘疼痛;胸膈满闷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浪飘虱科动物张氏鱼怪等数种鱼怪的全体。更多展开↓

原形态:1.张氏鱼怪,体长卵形,扁阔,无坚甲,乳白色。雌体长20-30mm,宽11-15mm;雄者长4-10mm,宽1-6mm。头部有黑色复眼1对,短触须2对,头下方有大颚1对,小颚2对。胸部发达,共7节,前胸节包围后头部,后胸节包围腹的第1-2节,胸肢共7对。腹部萎缩成尾状,共5节,鳃足5对,成叶状,生于尾节下方。 2.祁氏鱼怪,体长卵形,长6-20mm,宽3-13mm。雌体肥厚,比雄体略大,且左右不对称。头上,略宽,呈三角形,眼2,黑色,触须2.雄体左右较对称,触须稍长。胸部近圆形,胸节7,胸肢7对,长1-4对向前,长5-7对斜向后。腹节5,第1-3节的两侧被凹形的胸节覆盖。尾节宽而大,附肢6对,...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寄生于鱼类胸鳍后的特别囊内,不能自由游泳,幼虫可寄生于鱼的体表。 2.幼体寄生于鲤、鲫等淡水鱼体表。 3.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南方水域。 2.分布于河北、江苏、浙江、湖南等地水域。 3.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浙江、台湾、云南等地水域也有。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