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芋

基础信息

别名:卑山共、莞草、卑共、茵蓣、因预

性味:辛;苦;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胜湿。主风湿痹痛;四肢挛急;两足软弱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茵芋或乔木茵芋茎叶。更多展开↓

原形态:1.全株有芳香。单叶互生,常集生于枝顶;叶柄长4-10mm,绿色或淡红色;叶片革质,具腺点,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稀为倒披针形,长7-11cm,宽2-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有时中部以上有疏而浅的锯齿,上面深绿色,主脉上密被短柔毛,下面淡绿色,主脉于上面稍隆起,侧卧不明显,无毛。花常为两性,白色,芳香;苞片小,卵形;萼片5,广卵形;花瓣5,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5mm,在花蕾时各瓣大小略有不等;雄蕊5,与花瓣等长或较长;子房上位,近圆球形,4-5室,花柱短,柱头头状。浆果状核果,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10-15mm,红色,有残存花萼。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2.乔木茵芋常绿小乔木,高3-7m。单叶互生,常集生于枝顶;叶柄长1.2-2cm;叶片纸质,长圆形或为倒披针形,长8-18cm,宽2.5-6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干后表面中脉微凸,侧脉清晰,两面无毛。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长2-4cm,花轴被徽柔毛;花为杂性;苞片小,广卵形;萼片5,卵形;花瓣5,白或黄色,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4-5mm;雄花的雄蕊较花瓣长,退化雌蕊长2-4mm,先端3深裂;两性花的雄蕊比花瓣略短;雌花的不育雄蕊比花瓣短,花丝细小,子房近圆球形,花柱长约1mm,柱头增大。浆果状核果,圆球形,直径6-8mm,黑色。花期4-6月,果期7-9月。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树阴下。 2.生于海拔较高林下。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东、西南及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陶弘景:茵芋好者出彭城,今近道亦有。,取用之皆连细茎,方用甚稀,惟以合疗风酒散。 2.《本草图经》:茵芋出泰山川谷,今雍州、绛州、华州、杭州亦有之。春生苗高三、四尺,茎赤,叶似石榴而短厚,又似石楠叶,四月开细白花,五月结实。三月、四月、七月采叶连细茎阴干用,或云日干。 3.《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茵芋,有毒部位,果和叶,以叶含毒较烈。中毒症状:误食少量引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纲目》:《千金》、《外台》诸古方,治风痫有茵芋丸,治风痹有茵芋酒,治妇人产后中风有茵芋膏,风湿诸方多用之。茵芋、石南、莽草,皆古人治风妙品,而近世罕知,亦医家疏缺也。 2.《本经逢原》:茵芋大毒,世亦罕用。《本经》虽有治赢瘦如疟状一语,皆是五脏有邪气,心腹寒热所致,非能疗虚赢寒热也。其治关节风湿痹痛,是其正治。 3.《本经》:主五藏邪气,心腹寒热赢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 4.《别录》:疗久风湿走四肢,脚弱。 5.《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软脚毒风,拘急挛痛。 6.《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筋骨怯弱赢颤,入药炙用。更多展开↓

茵芋语音

  • 眼睛发痒是什么原因预兆

    眼睛发痒,大多是因为过敏性结膜炎或干眼症导致的,并不是什么疾病的预兆。 过敏性结 朱云喜 01:04 副主任医师 20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