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
别名:野毛豆、鹿藿、饿马黄、柴豆、野黄豆、山黄豆、野毛扁旦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敛汗;舒筋止痛。主盗汗;劳伤筋痛;胃脘痛;小儿食积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野大豆GlycinesojaSieb.etZucc.的茎、叶及根。更多展开↓
原形态:野大豆一年生缠绕草本。茎细瘦,各部有黄色长硬毛。三出复叶,薄纸质,顶生小叶卵状披针形,长1-5cm,宽1-2.5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两面有白色短柔毛,侧生小叶斜卵状披针形;托叶卵状披针形,急尖,有黄色柔毛;小托叶,狭披针形,有毛。总状花序腋生;花梗密生黄色长硬毛;花萼钟状,萼齿5,上面2齿连合,披针形,有黄色硬毛;花冠紫红色,长约4mm。荚果长椭圆形,长约3cm,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4颗,黑色。花、果期8-9月。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800m的山野、路旁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