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
别名:蚕蛾、晚蚕蛾、魏蚕蛾、天蛾
性味:味咸;性温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涩精;止血;解毒消肿。主阳痿遗精;白浊;血淋;金疮出血;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毒;冻疮;蛇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雄虫的全体。
原形态:家蚕蛾,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鳞片。体长1.6-2.3cm。翅展3.9-4.3cm。体翅黄白色至灰白色。前翅外缘顶角后方向内凹切,各横线色稍暗,不甚明显,端线与翅脉灰褐色,后翅较前翅色淡,边缘有鳞毛稍长。雌蛾腹部肥硕,末端钝圆;雄蛾腹部狭窄,末端稍尖。幼虫即家蚕,体色灰白至白色,胸部第2、第3节稍见膨大,有皱纹。腹部第8节背面有一尾角。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大部地区,均有饲养。 资源分布:分布很广。
文献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别录》:主益精气,强阴道,止精。 2.《日华子本草》:壮阳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藏。治暴风,金疮,冻疮,汤火疮,并来疮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