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
性味:咸;寒
功能主治:破血;催生。主产后血瘀腹痛;难产;胎死腹中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爪。
原形态:1.中华绒螯蟹,头胸甲呈圆文武有,后半部宽于前半。一般长约55mm,宽61mm左右,个别可宽80-90mm。背面隆起,额及肝区凹陷,胃区前面具6个对称的颗粒状突起,胃区与心区分界显着,前者周围有凹点。额宽,分4齿,眼窝上缘近中部处突出,略呈三角形、眼1对,具短柄,能活动。前侧缘具4锐齿,末齿最小而引入一隆线,斜行于鳃区外侧,沿后侧缘内方亦具一隆线。雄体螯足粗壮,比雌体的为大,掌与指节基部内外面密生绒毛,腕节内末端具1锐刺,长节背缘末端附近及步足的长节同样均具1锐刺。步足以最后3对较为扁平,腕七与前节的背缘各具刚毛,第4步足前节与指节基部的背缘与腹缘皆密具铡毛。雌体腹部近圆形,雄体略呈三角形,末...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秋季常回游到近海繁殖,雌蟹所抱的卵,至惊翌年3-5月间孵化,经多次变态,发育成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成长。 2.生活于河流中,以河口半咸底层较多。 资源分布:1.我国沿海各地均有他布。 2.他布于福建、台湾、广东等沿海。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别录》:主破脑堕胎。 2.《日华子本草》:破宿血,治产后血闭肚痛,酒及醋汤煎服良。 3.《滇南本草》:破血催生。治难产,症瘕,瘀血积块、疼痛。 4.《纲目》:堕生胎,下死胎。